徐工XCT20L5汽車吊性能參數(shù)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徐工XCT20L5汽車吊性能參數(shù)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點此查看
吊車參數(shù)應用
好的,我們來詳細解析一下徐工XCT20L5汽車起重機在不同工況下,如何應用其起重性能表。這對于安全、高效地完成吊裝任務至關重要。
第一步:理解XCT20L5的關鍵性能參數(shù)
在查看性能表之前,先了解這臺車的基本特點:
- 最大額定起重量: 20噸
- 主臂長度: 10.4米 - 32米(全伸)
- 副臂長度: 可選配,最大可加至40.4米(主臂+副臂)
- 主要工況: 通常配備全周作業(yè)(360°)和后方作業(yè)兩種主要工況。性能表上通常以“360°”和“后方”兩列數(shù)據(jù)區(qū)分,后方工況的起重能力遠大于全周工況。
核心原則: 起重能力與工作幅度(吊臂角度/吊重物距離回轉(zhuǎn)中心的距離)和吊臂長度直接相關。
- 幅度越小,起重能力越大。
- 在相同幅度下,吊臂伸得越長,起重能力越小。
第二步:應用案例解析
我們假設一個具體的吊裝任務,來演示如何查詢和使用性能表。
任務: 將一臺重8噸的機械設備,吊裝到離起重機中心12米遠、10米高的二樓平臺上。
案例1:標準主臂工況(不使用副臂)
應用步驟:
確定關鍵參數(shù):
- 吊裝重量 (W): 8噸
- 工作幅度 (R): 12米
- 所需起升高度 (H): 10米(需考慮吊鉤、索具高度,實際需要更高,此處簡化計算)
計算所需臂長 (L):
- 使用勾股定理粗略估算:
L ≈ √(R2 + H2) = √(122 + 102) = √244 ≈ 15.6米
。 - 考慮到安全余量和吊鉤高度,我們選擇 18米 的主臂長度。這遠未達到全伸32米,是安全的選擇。
- 使用勾股定理粗略估算:
查詢性能表:
找到 “主臂起重性能表”,定位 “臂長18米” 這一行。
在這一行中,橫向查找 “工作幅度12米” 對應的列。
查看交叉點的數(shù)據(jù),通常會看到兩個值:一個是 “360°” 工況下的起重能力,另一個是 “后方” 工況下的起重能力。
假設查詢結(jié)果(模擬數(shù)據(jù)):
- 360°全周工況: 在18米臂、12米幅度下,額定起重量為 9.5噸。
- 后方工況: 在18米臂、12米幅度下,額定起重量為 12噸。
分析與決策:
- 我們的吊物重8噸。
- 情況A(起重機可任意站位): 如果我們能把起重機停在設備正前方(即吊裝位于起重機后方區(qū)域),我們可以利用后方工況。12噸 > 8噸,且有4噸的安全余量,作業(yè)安全,可以執(zhí)行。
- 情況B(起重機必須側(cè)向或前方吊裝): 如果現(xiàn)場條件限制,起重機必須側(cè)向或前方作業(yè),則適用360°工況。9.5噸 > 8噸,但有1.5噸的安全余量。作業(yè)可行,但安全余量較小,需要格外謹慎,必須確保地面堅實平整,支腿全伸,動作平穩(wěn),且要考慮風載等額外因素。
結(jié)論: 在此案例下,使用18米主臂可以安全完成吊裝。優(yōu)先選擇后方作業(yè)工況。
案例2:大風天氣或需要跨越障礙物(使用副臂工況)
新任務: 在案例1的基礎上,假設二樓平臺前方有障礙物(如雨棚),需要將吊臂仰角很高才能越過,或者當天有4級風。
應用步驟:
- 判斷是否需要副臂: 障礙物或大風天氣要求我們使用更長的臂長、更大的仰角,以減少吊臂與障礙物的距離,并提高吊物在空中的穩(wěn)定性。此時需要考慮使用副臂。
- 查詢副臂性能表:
- 性能表會有單獨一部分是 “主臂+副臂起重性能表”。
- 假設我們選擇 “主臂全伸32米 + 副臂8米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