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一SAC3000C8-8汽車吊性能參數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三一SAC3000C8-8汽車吊性能參數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點此查看

吊車參數應用
好的,我們來詳細解析一下三一SAC3000C8-8(一款3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)的起重性能表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案例。
首先,要理解起重性能表的核心: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,而是一個由“工況配置”、“吊臂組合”、“工作幅度”和“吊臂長度”共同決定的動態數據庫。 任何吊裝作業前,都必須根據性能表進行精確計算。
核心前提:理解SAC3000C8-8的關鍵性能參數
- 最大起重量: 300噸(通常在最短主臂、最小幅度下,使用超起裝置時實現)。
- 主臂: 基本臂長13.5米,全伸臂長70米。
- 副臂: 可加裝副臂,最大臂長可達70米 + 31米 = 101米(塔式工況可達126米),用于高聳設備的吊裝。
- 超起裝置: 這是300噸級吊車的“力量倍增器”,能大幅提升大噸位吊裝能力和穩定性。
應用案例解析
以下是三個典型的工況應用案例,展示如何查詢和使用性能表。
案例一:風電設備檢修(主臂+副臂工況)
- 場景: 需要更換一臺風力發電機的機艙(重量約80噸),輪轂高度為90米。
- 作業步驟與性能表應用:
- 確定工況配置: 由于高度很高,必須使用“主臂+副臂”工況。根據現場條件,可能需要使用“塔式工況”或“固定副臂工況”。我們選擇“固定副臂工況”。
- 確定吊臂組合: 目標高度90米,加上吊鉤、索具的高度,以及需要的安全距離,總起升高度需超過100米。因此,主臂需要全伸至70米,副臂需要接31米,總臂長101米。
- 確定工作幅度: 吊車需要停在離風機基礎足夠遠的位置以確保安全,假設幅度(回轉半徑)為20米。
- 查詢性能表:
- 找到 “主臂70米 + 副臂31米” 的性能表分頁。
- 在表格左側的“臂長”列找到 101米。
- 在表格上方的“幅度”行找到 20米。
- 行列交叉點的數字,即為該工況下的額定起重量。假設查表得到數值為 85噸。
- 安全校核:
- 設備重量:80噸。
- 吊鉤、索具重量:約5噸。
- 總吊重 = 80 + 5 = 85噸。
- 結論: 額定起重量(85噸) ≥ 總吊重(85噸),但已無余量。這是臨界狀態,風險極高!
- 決策調整:
- 方案A(推薦): 調整吊車站位,將幅度從20米減小到18米。重新查表,在18米幅度下,額定起重量可能提升至95噸,這樣就有了10噸的安全余量,作業安全可靠。
- 方案B: 如果無法減小幅度,則必須考慮使用超起裝置(如果性能表此工況未默認使用超起),或者更換更大噸位的吊車。
案例二:化工廠反應塔吊裝(主臂工況,使用超起)
- 場景: 安裝一個重量150噸、高度30米的反應塔。現場空間開闊。
- 作業步驟與性能表應用:
- 確定工況配置: 設備不高但很重,使用“主臂”工況即可。為了獲得最大起重能力,必須使用“超起裝置”。
- 確定吊臂組合: 設備高30米,主臂只需伸出一定長度,例如40米,即可滿足要求。
- 確定工作幅度: 由于是整體吊裝,需要將設備從平躺狀態扳起,過程中幅度是變化的。必須計算整個吊裝過程中的最不利工況點,通常是起吊離地瞬間(幅度最大)或就位瞬間(臂長最長、幅度可能也較大)。假設最大幅度為12米。
- 查詢性能表:
- 找到 “主臂工況,帶超起” 的性能表。
- 找到 臂長40米 與 幅度12米 的交叉點。假設查表得到額定起重量為 180噸。

下載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