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一SCC850A-6履帶吊性能參數(shù)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三一SCC850A-6履帶吊性能參數(shù)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點此查看

吊車參數(shù)應用
好的,我們來詳細探討一下三一SCC850A-6履帶起重機在不同工況下起重性能表的應用案例。理解并正確應用性能表是確保吊裝作業(yè)安全、高效的核心。
第一步:理解SCC850A-6的基本參數(shù)和性能表構成
在分析案例前,我們需要知道:
- 最大起重量:85噸
- 主臂工況:標配主臂18米~60米(可帶副臂)
- 固定副臂工況:主臂+副臂,最長可達54米+18米
- 塔式副臂工況:主臂+塔式副臂,用于需要極高起升高度但重量較輕的工況。
- 性能表關鍵變量:性能表通常以臂架組合和長度為橫軸,以工作半徑為縱軸。表格內(nèi)的數(shù)據(jù)是在該臂長和半徑下,起重機允許的最大起重量。這個重量已經(jīng)扣除了吊鉤、索具等吊具的重量。
性能表的核心原則:
- 安全第一: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超載。
- 穩(wěn)定性優(yōu)先:起重能力不僅受結構強度限制,更受整機抗傾覆穩(wěn)定性限制。工作半徑越大,起重能力越小。
- 工況決定能力:不同的臂架組合(主臂、主臂+副臂)對應完全不同的性能表。
第二步:應用案例解析
以下是三個典型的應用場景,展示如何查詢和應用性能表。
案例一:設備卸車與就位(標準主臂工況)
- 場景描述:在寬敞的工地現(xiàn)場,需要將一臺重50噸的反應釜從卡車上卸下,并吊裝到15米外的混凝土基礎上。基礎高度約2米。
- 工況分析與性能表查詢:
- 確定吊裝參數(shù):
- 貨物重量:50噸(需確認是否包含吊具重量,假設吊鉤索具重1噸,總吊重為51噸)。
- 所需幅度(半徑):起重機需停放在能讓吊鉤同時覆蓋卡車和基礎的位置。假設經(jīng)測量,最大工作半徑為12米。
- 所需起升高度:反應釜高度3米,基礎高2米,需要將設備吊離地面至少5米。考慮吊索具高度和安全余量,至少需要10米的起升高度。
- 選擇主臂長度:
- 起升高度與臂長和半徑有關。粗略估算:高度 ≈ 臂長 - 半徑(在臂桿接近水平時)。為安全起見,我們選擇更長的臂長以提供足夠的垂直空間。選擇24米主臂。
- 查詢性能表(假設查詢24米主臂工況表):
- 找到 “主臂長度:24米” 這一列。
- 在“工作半徑”行中找到 “12米”。
- 查看交叉點的數(shù)值,假設性能表顯示在24米臂、12米半徑下的額定起重量為 58噸。
- 安全校核與決策:
- 額定起重量(58噸) > 實際吊重(51噸),滿足要求。
- 結論:可以使用SCC850A-6,配置24米主臂,在12米工作半徑內(nèi)安全完成此次吊裝。操作時,需緩慢起鉤,確保起重機支腿受力均勻,地面堅實。
- 確定吊裝參數(shù):
案例二:鋼結構廠房安裝(主臂+固定副臂工況)
- 場景描述:安裝大型廠房的鋼屋架,屋架重10噸,安裝高度為30米。由于廠房內(nèi)已有立柱,起重機需要在廠房外作業(yè),吊裝幅度較大。
- 工況分析與性能表查詢:
- 確定吊裝參數(shù):
- 貨物重量:10噸(含吊具)。
- 所需幅度(半徑):起重機需遠離廠房,假設需要20米的半徑才能將屋架送到安裝點。
- 所需起升高度:安裝高度30米,加上吊索具和屋架本身高度,至少需要35米的起鉤高度。單純使用主臂很難達到這個高度且保持20米半徑。
- 選擇臂架組合:必須使用 主臂+固定副臂 工況。假設配置為:42米主臂 + 12米固定副臂,總臂長54米。
- 查詢性能表(主臂+固定副臂工況表):
- 找到 “主臂42m + 副臂12m” 的配置。
- 確定吊裝參數(shù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