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一SCC1350A-6履帶吊性能參數(shù)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三一SCC1350A-6履帶吊性能參數(shù)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點此查看

吊車參數(shù)應用
好的,我們來詳細解析一下三一SCC1350A-6履帶起重機在不同工況下,其起重性能表的實際應用案例。
首先,要理解性能表的應用,必須明確一個核心概念:起重性能表是起重機安全作業(yè)的生命線,所有操作都必須嚴格依據(jù)性能表進行。
三一SCC1350A-6是一款135噸級的履帶起重機,其性能表會根據(jù)不同的工況配置 而變化,主要包括:
- 主臂工況:使用主臂進行吊裝。
- 固定副臂工況:在主臂末端安裝固定長度的副臂,用于增加起升高度,但會犧牲起重能力。
- 塔式副臂工況:安裝塔式副臂,主要用于需要極大起升高度但吊重相對較輕的場合。
每種工況的性能表都會列出在不同工作幅度(吊臂回轉(zhuǎn)中心到吊鉤垂直線的水平距離) 和臂長組合下的額定起重量。
應用案例一:主臂工況 - 設備卸車與就位
項目背景: 在一個化工廠的擴建項目中,需要將一臺重約45噸的反應釜從平板運輸車上卸下,并吊裝到距離車輛停放位置約15米遠的基礎上?,F(xiàn)場地面堅實平整。
應用步驟:
確定關(guān)鍵參數(shù):
- 吊裝重量:45噸(需包含吊鉤、索具重量,假設總計約47噸)。
- 所需幅度:設備在車上時,幅度較?。s8米);移動到基礎上時,最大幅度約為15米。
- 所需臂長:根據(jù)設備高度和基礎高度,計算所需起升高度。假設需要臂長30米。
查閱性能表(主臂工況):
- 找到SCC1350A-6主臂工況性能表中 “臂長30米” 的這一列。
- 查看不同幅度下的額定起重量:
- 在 8米 幅度下,額定起重量可能為 ~85噸。
- 在 15米 幅度下,額定起重量可能為 ~50噸。
- 對比分析:我們的吊裝總重為47噸,小于15米幅度下的50噸額定值,且遠小于8米幅度下的能力。結(jié)論:從性能上看,該吊裝方案是安全的。
制定吊裝方案:
- 選擇30米主臂工況。
- 確保在15米幅度作業(yè)時,起重機支腿完全伸出,站在堅實的地面上。
- 操作時,先在小幅度下將設備吊離運輸車,然后緩慢回轉(zhuǎn)并變幅至15米幅度,最終將設備精準就位。
要點: 此案例的關(guān)鍵是整個吊裝過程中的最大幅度(15米) 所對應的起重能力必須大于吊裝總重。
應用案例二:固定副臂工況 - 鋼結(jié)構(gòu)廠房安裝
項目背景: 在一個大型鋼結(jié)構(gòu)廠房的施工中,需要安裝屋脊處的大型鋼梁,吊裝高度約35米,鋼梁重量為20噸。由于主臂高度可能不足或幅度太大導致能力不夠,需要使用副臂。
應用步驟:
確定關(guān)鍵參數(shù):
- 吊裝重量:20噸(含索具,約21噸)。
- 所需幅度:起重機需站在廠房外側(cè),吊裝到屋脊,幅度預計為18米。
- 所需高度:吊鉤需超過35米。
選擇工況并查閱性能表(固定副臂工況):
- 性能表是三維的,需要選擇主臂長度和副臂長度的組合。例如,選擇 “主臂30米 + 副臂12米” 的配置,總高度足以滿足35米要求。
- 在固定副臂性能表中,找到對應配置,查看在 18米 幅度下的額定起重量。假設該值為 ~23噸。
- 對比分析:吊裝總重21噸 < 額定23噸。方案可行。
注意事項:
- 固定副臂工況的起重能力遠低于同臂長的主臂工況,必須使用專門的副臂工況性能表,嚴禁使用主臂性能表估算。
- 副臂的安裝角度有嚴格規(guī)定,必須按手冊要求設置。
應用案例三:塔式副臂工況 - 高層建筑設備吊裝
項目背景: 在一棟在建的30層高樓樓頂,需要安裝一臺重8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