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車參數應用
好的,我們來詳細探討一下徐工XLC150履帶起重機在不同工況下,其起重性能表的實際應用案例。
首先,需要明確一個核心概念:履帶起重機的起重能力不是固定值,它嚴重依賴于具體的工況配置。 性能表是工程師和機手在現場做出安全、高效決策的“圣經”。
徐工XLC150是一款150噸級的履帶起重機,其性能表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:
- 主臂工況: 主臂長度、工作幅度(回轉半徑)。
- 固定副臂工況: 主臂長度、副臂長度、副臂安裝角度、工作幅度。
- 超起工況: 是否使用超起裝置(如XLC150可能配備的塔式副臂或輕型超起),超起半徑和配重。
- 地基情況: 性能表通?;谔囟ǖ孛鏃l件(如堅實地面),軟地基需折減。
應用案例一:風電塔筒安裝(主臂工況)
場景描述: 在某風電場,需要安裝一段重45噸、長20米的風電塔筒。安裝高度約為15米?,F場地面經過壓實處理,狀況良好。
應用性能表步驟:
確定吊裝參數:
- 吊裝重量: 45噸(需包含吊鉤、索具重量,假設總計47噸)。
- 所需高度: 塔筒高20米,吊鉤需提升至至少25米(考慮索具和安全高度)。主臂長度需滿足此要求。
- 工作幅度: 由于塔筒基礎是固定的,起重機需在一定距離外作業(yè)。假設最近的工作幅度為12米。
查閱性能表(主臂工況):
- 找到對應 “主臂工況” 的性能表。
- 在“臂長”列中,選擇能夠滿足25米起升高度的臂長。例如,選擇 30米 主臂(30米臂在最大仰角時,吊鉤高度遠高于25米,安全)。
- 在30米臂長的橫行中,查找 “工作幅度”為12米 時對應的額定起重量。
- 查表示例: 假設性能表顯示:30米主臂,12米幅度,額定起重量為 58噸。
安全校核與決策:
- 比較: 額定起重量(58噸) > 實際吊重(47噸)。
- 安全余量: (58 - 47) / 58 ≈ 19%,符合安全規(guī)范(通常要求余量大于10%-15%)。
- 結論: 使用30米主臂,在12米幅度下進行吊裝是安全可行的。機手需將起重機精確停放在此工況下,并確保在12米幅度內完成作業(yè)。
應用案例二:化工廠設備檢修(固定副臂工況)
場景描述: 在化工廠密集的設備區(qū),需要更換一個位于高處的反應釜,設備重28噸,安裝位置周圍有其他設備,主臂無法直接越過障礙物。需要副臂來增加吊裝高度和跨越障礙。
應用性能表步驟:
確定吊裝參數:
- 吊裝重量: 28噸(含索具約29噸)。
- 吊裝高度與空間: 需要跨越障礙物,要求吊鉤有很高的起升高度。決定使用 主臂+固定副臂 工況。
- 初步配置: 計劃使用 36米主臂 + 12米副臂,副臂安裝角度為30度(這個角度可以提供較好的跨越能力和起升高度)。
- 工作幅度: 由于障礙物限制,起重機需在較遠距離作業(yè),預計工作幅度為18米。
查閱性能表(固定副臂工況):
- 找到對應 “主臂36m + 副臂12m,角度30°” 的專項性能表。
- 在性能表中,查找 “工作幅度”為18米 時對應的額定起重量。
- 查表示例: 假設性能表顯示:此工況下,18米幅度,額定起重量為 35噸。
安全校核與決策:
- 比較: 額定起重量(35噸) > 實際吊重(29噸)。
- 安全余量: (35 - 29) / 35 ≈ 17%,符合安全要求。
- 結論: 該工況方案**可行